從遠古時代人類直立起身後,肛門不論坐或站都壓在人體最下方,如果我們像
大部分的四足動物一樣爬行,肛門承受的重力引響就會比現在少。
所以認真來說,痔瘡這個血管受重力拉扯老化的疾病,是人類直立的代價。
但加速痔瘡生成的幾個原因,不外乎:
• 排便不穩定:常腹瀉或便秘
• 坐馬桶時間太長:需要醞釀7-10分鐘以上
• 缺乏運動,血液循環差、肛門提前老化
• 腹壓增加,舉凡懷孕、肥胖因素
不穩定的排便習慣,無論是腹瀉或便秘,都是引起痔瘡的原因。
現代人纖維攝取量不足:適合肛門的是鬆軟香蕉狀大便,缺纖維質的糞便乾硬,
會撐拉肛門;易腹瀉體質的病人糞便稀水,會向下衝扯肛門,通通NG。
這裡進一步補充,便祕,在我們的定義上是大腸排除糞便的速度過慢。
我們並不要求每天排便,一天排便三次,到三天排便一次,或一週有排便三次
,就算過關!但如果一星期排便少於三次,便符合醫學上定義的「便祕」;如果
一整個星期未排便,我們定義為「嚴重型便秘」。
一旦懷疑自己得了痔瘡,接下來,便是帶著忐忑的心情在網路上找尋各種資訊
。
網路上資訊這麼多、這麼亂,到底甚麼才是正確觀念呢?
跟著表格,我們來看看適合你的痔瘡治療方式是哪一種?
依照痔瘡造成症狀的嚴重度和血管組織脫垂的程度,我們將它分為一至四度或
級。
只有出生嬰兒的肛門才屬0度痔瘡。
正常成人在大腸鏡下觀察到的血管、黏膜隆起,我們定義為一度痔瘡,屬於正
常生理現象。一度痔瘡是肛門內很重要的守門構造,能幫助肛門由內而外好好
密合。
也因此,無論術前、術後,聽到醫師說出輕微痔瘡、或一度痔瘡時,先別急著
聞痔色變,因為只要成人使用肛門18-20年以上,就必定會有一度痔瘡。而當久
坐、久站、排便不順,或懷孕生產後,一度痔瘡會老化、膨脹、鬆弛,漸漸向
外脫出,一旦鬆弛到二、三度以上,就無法復原,這時,就得借助各種療法處
理,重整肛門生態。
如果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,就能控制你的痔瘡不帶來困擾
那麼,也不一定非要動手術。
這一篇裡,我們為大家整理痔瘡的各種常見治療方式:
橡皮環結紮是針對「單純內痔分支」的治療方式,在門診或開刀房施行,不需麻醉,直接使用肛門鏡將肛門撐開,針對肛管內的內痔,用橡皮環槍彈出橡皮環,把內痔瞬間捆束起來。
被結紮的內痔大約7-10天左右會壞死、跟著排便時自行脫落。
結紮原則為一次結紮一個內痔,若有多個內痔,每隔兩週後再結紮下一個;在
橡皮環結紮到脫落的這段時間裡,有些病人會有肛門內的緊縮異物感或疼痛,
如果真的太痛,必須直接將橡皮環剪開。
雷射療法一樣是使用在「單純內痔分支」上。
雷射是熱能,這療法使用在神經少的「單純內痔」上,不需麻醉,門診就可以
施治。
它的原理是,醫師將雷射探頭伸入肛門,燒灼膨脹凸出的內痔組織,使其萎縮
壞死,壞死的內痔組織之後會自行脫落,形成一個焦痂。之後,死透了的焦痂
掉下來,留下一個像嘴巴破的潰瘍處,漸漸癒合。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些許疼
痛或緊縮感,也可能少許出血。
使用在內痔上,一樣門診處理、不需麻醉,利用高張的酚類硬化劑(Phenol in
Oliver oil)以注射針注入內痔組織,使組織纖維硬化、萎縮結痂;但因為不容易
控制藥劑深度和廣度,有殃及周邊或深處正常組織的疑慮,所以越來越少被使
用。
主要是設計來治療「脫垂內痔」的方式,藉由截斷內痔血流、讓部份外痔萎縮;
環狀切除術由義大利醫生Longo發明,手術方法主要是用圓頭狀的釘槍將脫出
的內痔、包含部分直腸黏膜,一起做環形切割,並同時連帶著黏膜往內,釘進
直腸肛管內。理論上肛管內黏膜為無痛覺區,所以除非環切處太靠敏感的外痔
皮膚區,否則病人不會感覺太疼痛。
以上是主要針對內痔的治療。
然而,對於主症狀為外痔,或內外混合痔之中外痔比例較多的病人而言,就得認
真地選擇「傳統手術」,或「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」了。
在全身麻醉下,盡可能切除肛門內、外痔,再縫合傷口。
傳統手術的好處在於,醫師可以在手術當中盡可能將內外痔瘡一起移除,復發
率低於8-10年5%以下。但缺點是,傷口大、疼痛度高、恢復期有時長達一至數
個月、需住院,照顧上需要頻繁坐浴、更換填塞紗布及家人照顧,且倘若術中
犧牲正常黏膜、肌肉的量多,有可能影響改變肛門大小和功能。
「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」,簡稱「微創痔瘡手術」。
在微創痔瘡手術的手法中,細緻的組織分離和肛門黏膜保留,是手術最大的重
點。在靜脈麻醉下,以小傷口組織分離、黏膜保留的方式,避開對肛門正常粘
膜、肌肉的傷害,再以可吸收縫線細密貼合分離後的組織,術後不需拆線。
手術後不影響原肛門大小與功能,疼痛少、恢復快,不用住院且照顧方便,復
發率同樣可以控制在8-10年5%以下。